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聚焦富民主攻仗的意见
2018-04-03 08:43:00  来源:

   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聚焦富民主攻仗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精准服务保障聚焦富民重点任务,现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第一条 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刑事犯罪,努力服务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要充分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依法快捕快诉杀人、抢劫、涉枪涉暴、黑恶势力等严重暴力犯罪,增强打击犯罪的震慑力。对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放火、抢劫、强奸、绑架等八类案件,审查逮捕权由市检察院集中行使、依法从快办理。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重大疑难案件,检察机关要主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对影响公众安全感的扒窃、入户盗窃、抢夺、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要从源头防范、重点打击。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依法从快批捕、起诉核心、骨干成员,以及煽动闹访、挑头闹事、屡犯不改等重点人员;健全控申举报、侦查监督、公诉等内部联动机制,加大追赃力度,尽力挽回损失,以维权促维稳,切实保障被害人财产权益。进一步强化社会风险研判,重点关注敏感案件处理,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络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切实形成护民安民的合力。 

  第二条 坚决惩治和预防民生领域职务犯罪,努力服务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开展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专项行动,切实保障民生民利。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严肃查办教育、医疗、养老、安居工程、保障房建设中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加大力度治理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重点整治贪污挪用、截留私分扶贫款、优亲厚友、虚报冒领专项资金等突出问题,坚决查处三资管理、民生惠民、土地征收等领域腐败行为。在查处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时,积极运用预防调查、案件剖析、检察建议等措施同步开 展个案和类案预防,围绕扶贫惠农、民生工程建设、非公经济等重点领域和工作推进专项预防,协助发案单位健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损害民生民利案件的发生。 

  第三条 准确把握和运用刑事司法政策,努力服务规范有序的创业环境。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个人犯罪与企业违规、企业正常融资与非法集资、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涉及的产权纠纷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等法律政策界限,对于法律政策界限不明、罪与非罪界限不清的,要慎重妥善处理,坚决防止把一般违法违纪、工作失误视同犯罪,审慎处理改革创新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各类犯罪,保护好企业品牌竞争力。注重办案方式方法,注重听取涉案企业及其律师意见,加快办案进度,减少企业讼累,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变更和解除强制措施。关口前移开展企业违法犯罪预防,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法治宣传,开放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建立预防咨询网上预约、受理及反馈机制。出台《服务保障全市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意见》,加快筹建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南京江北新区检察院,依托派驻开发区检察室、检察机关牵头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电子商务守护者联合会等平台,主动为创新企业、新兴产业提供司法服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强化各类产权司法保护,努力服务保障有力的营商环境。树立平等保护理念,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的合法产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财产的安全感。围绕知识产权、国有产权、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及虚假诉讼等领域开展专项行动,组织对侵犯产权案件进行回头看,严厉打击涉产权领域刑事犯罪。聚焦农村集体产权确权和保护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依法查处和积极预防农村集体产权、侵犯农民收益以及在农村集体资源型财产确权登记颁证、征地拆迁补偿、农村扶贫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中的职务犯罪。对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建立集中管辖机制,由专门检察机关办理,在所有检察环节组建知识产权案件专业化办案小组,实行知识产权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办理、优先监督制度。慎重适用搜查、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监督侦查机关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选择性执法等妨害产权平等保护的问题,探索对行政执法机关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监督措施。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加强对各类产权开展保护的研究及风险的排查研判。 

  第五条 着力推进金融检察工作,努力服务安全开放的市场环境。建立金融检察专业化办案组织,集中查办严重危害金融安全、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重点打击非法集资、证券期货领域犯罪以及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实施的新型犯罪。严肃查办金融领域通过利益输送、权钱交易实施的职务犯罪,坚决遏制金融领域腐败。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研究制定办理此类案件的指导意见,严格区分金融创新失误与失职渎职犯罪、金融犯罪与正常民间借贷的界限,防止以罚代刑和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认真研究金融领域新情况新问题,高度重视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创新中因监管缺失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和出现的各类新型犯罪,对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和各类金融犯罪情况要加强事前防范和分析研判,及时提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强化对金融领域的监管,防止骗取群众财产情形的发生,同时要及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和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底线。 

  第六条 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保护力度,努力服务健康有序的惠民环境。严肃查办征地拆迁、房产管理、公共医疗、基础教育、劳动就业、养老体系、食品药品、保障房及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职务犯罪,打击破坏公共财物及公共设施建设、生产销售食品药品领域犯罪,严查医托医闹、破坏教育公平等犯罪行为。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在航空、物流、海事、交通、人才等领域采取职务犯罪专项行动,开展医疗卫生领域专项预防活动。积极拓展特殊人群服务载体,健全对特困刑事被害人、涉罪外来人员、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司法救助体系。依托“12309”检察民生服务平台、“12345”政务平台和“12355”未成年综合保护平台,有效整合和完善信、访、网、电四位一体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民生诉求表达渠道,加强与党委政府信访部门的协作配合,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的阳光服务大格局。 

  第七条 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努力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环境。坚持打击、监督与预防并重。继续开展 “打击非法处置感光材料废物污染环境违法犯罪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监督等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污染环境、盗伐滥伐林木、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刑事犯罪。严肃查办相关行政执法环节的职务犯罪以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主动介入生态环境治理重大工程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建议。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支持起诉、督促起诉等多元化手段开展监督,对污染环境、侵害公众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要及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加强行政检察监督,对于依法经过诉前程序督促纠正后,行政机关仍然履职不到位的,坚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妥善处理因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过程中引发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积极探索赔偿金用于修复被破坏环境的机制。进一步加强两法衔接平台建设,提升违法行为的发现处置能力。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要求,制定《服务保障二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意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治理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隐患和行业共性问题。 

  第八条 深入践行涉农检察工作,努力服务统筹发展的增收环境。加大涉农领域职务犯罪查办力度,重点关注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支农惠农财政补贴、农村社会事业领域中的腐败案件以及农村两委组成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理,重点惩治扰乱农村生产生活秩序的坑农害农犯罪,积极化解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护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惩治非法占用农用地、破坏耕地等犯罪及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领域犯罪。优化监督管理形式,促进村干部依法履职风险提示系统的完善,加强对镇(街)、村资源发包、项目管理等动态的监督。加强预防对策研究,通过向党委政府提出预防提醒、预防建议,促进完善乡镇、村社管理制度,防止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发生。 

  第九条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净化文化市场秩序,着力打造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名片。依法惩治走私、倒卖文物、破坏名胜古迹等历史文化领域的各类刑事犯罪,依托办案建立内部协作机制,设立跨部门的名城保护内部联动小组,推动形成以点带面、由个案调查到完善机制的工作模式。加强外部联动,依托多单位组成的秦淮历史文化保护联盟等载体定期开展活动,建立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多部门联动一体化工作机制,在案件信息对接、案件调查、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方面相互协调,完善文物保护领域犯罪快速介入、行政执法机关刑事案件线索及时移送等配套服务。成立历史文化保护检察室,推进重心下移,进一步延伸检察触角。健全制度保障,结合文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实际问题,及时提出检察建议,结合个案调查中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继续深挖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推动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机制和相关立法。 

  第十条 坚持常态化普法送法服务,努力服务全民守法护法的法治环境以法治宣传月、举报宣传周等宣传活动为契机,重点宣传劳动纠纷、邻里矛盾、婚姻家庭矛盾、房屋拆迁、未成年犯罪预防与自护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知识,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进检察官以案释法,扎实开展预防犯罪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实现法律宣传全覆盖。完善社区检察官制度,优化社区检察服务,按照干警进入到社区,职能延伸到社区,服务群众在社区,工作成效在社区要求,切实服务好、维护好社区建设和群众利益。密切关注利用互联网炒作司法个案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强化舆论引导,营造和谐氛围,引导群众通过法治轨道合理合法解决诉求。创新宣传方式,运用两微一端和互联网门户网站、手机等现代媒体开展法治宣传及教育,定期举办检察开放日,主动邀请群众参与和监督司法办案,建立重大、有社会影响案件的及时通报制度和检察工作信息定期通报制度,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检察工作。 

  第十一条 服务保障精准扶贫计划,确保惠民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精准定位,主动服务扶贫开发大局,结合全市米袋子”“菜篮子基地建设部署,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品牌建设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农产品、假冒知名农产品注册商标等侵犯自主知识产权的犯罪。精准办案,开展打击扶贫领域犯罪专项行动服务脱贫攻坚,突出查处惠民扶贫领域资金分配、项目审批、发放管理、检查验收等环节发生的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精准预防,推动惠农扶贫制度健全完善,尽力遏制脱贫攻坚期内职务犯罪的发生,做到预防到位、帮扶到位、惩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精准帮扶,配合市委扶贫行动计划,深化结对帮扶机制,明确帮扶对象和责任人,定期了解帮扶对象实际情况,给予资金帮扶和致富指导。 

  第十二条 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努力服务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加强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适时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坚决纠正不应当立案而立案、应当立案而不立案、违法插手经济纠纷、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侦查违法突出问题,探索对违法搜查、查封、扣押、冻结及拘留后不报请批准逮捕行为的监督,有效规制侦查权。加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民事调解、执行等活动的监督,建立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机制,坚决纠正重罪轻判、轻罪重判、有罪判无罪等错误刑事裁判以及明显不公的错误民事裁判,加强对虚假诉讼的监督,推动虚假诉讼监督常态化。探索加强对履行职责中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对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强制措施的监督。依法查办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受贿、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严格落实检务公开制度,坚持案件信息、政务信息和队伍信息向社会公开,进一步提高检察工作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做到便民为民,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公信力的信心。 

  编辑:黄凌昊